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浙派好礼”文创产品评选大赛获奖名单公布,螺钿手艺人龚雷制作的螺钿瓷杯套装斩获“艺术衍生主题类”金奖,这也是此次大赛中我市唯一获得金奖的作品。
螺钿镶嵌和漆器制作本是互不相干的独立门类,龚雷通过学习和创新,将舟山这两项非遗技艺完美结合在瓷器上,传承前人的古风古韵,并通过创造性转化,为产品赋予了更多人文温度。
半路转行,玩转指尖艺术
(相关资料图)
龚雷今年41岁,是一名“半路出家”的螺钿手艺人,而之前,他是一名义齿技工。“都说三十而立。而我在30岁那年,辞去工作,重新出发。 ”提起研究螺钿工艺之路,龚雷打开了话匣子。
作为土生土长的烟台人,龚雷从小对大海情有独钟,捡贝壳、抓螃蟹是他不可磨灭的童年美好记忆。 11年前,他参观了一家博物馆,被那里陈列的螺钿作品深深吸引,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深思熟虑后,他放弃了别人眼中的“香饽饽”,选择追寻心中的梦想,沉下心来学习和研究螺钿工艺。在这过程中,他不断恶补美术功底,并融汇以前学过的雕刻技艺,螺钿技艺不断进步。
本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匠心精神,龚雷多次前往大连、青岛、扬州、稷山等地拜访名师,悉心接受他们的教导,用心揣摩各地螺钿工艺的精髓与特点。
十多道工序,纯手工制作
2016年,龚雷到普陀山旅游,得知舟山螺钿镶嵌制作工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百闻不如一见,舟山和我的家乡烟台很像,都是沿海城市。最重要的是,舟山传统文化氛围浓厚,也坚定了我留在这里发展的决心。 ”龚雷在舟山租了一间工作室,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不断提高自己的螺钿技艺,用心打造一件件宝贝。
龚雷打开一个大箱子,记者看到很多精美的螺钿工艺品,首饰盒、化妆镜、茶具……一片片厚实的贝壳在他的精心打磨下逐渐变薄,最后被镶嵌进瓷器里,成就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螺钿工艺品。“我精选了夜光螺、鲍鱼贝等优质贝壳,经压片处理,裁切成纤细的图案、纹饰,再进行雕刻、上漆、打磨、抛光等十多道繁琐工序,全部需要手工操作,费时费力。 ”龚雷手上拿着的螺钿瓷杯套装,由茶杯和托盘组成,正是此次获奖作品。
他介绍道,从选贝到成器,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慢工出细活,只有造型与螺钿装饰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才能制成光泽如锦如霞、别具风雅的螺钿工艺品。
“非遗”要走远,需融入生活
在传承螺钿工艺的基础上,龚雷多次对螺钿作品的材质、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致力于打造出既实用又耐用,且视觉上雅观、触觉上舒适的螺钿工艺品。
“有些非遗技艺之所以失传,一大原因是与现实生活脱节,人们只将其当成艺术品来欣赏。如果想让‘非遗’走得更远,应该思考如何将其融入生活中,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就能吸引更多人接受并喜爱。 ”龚雷透露,近年来,他尝试制作的化妆镜、茶具等螺钿工艺品,逐渐受到市场欢迎,这使得他更专注地研究和传承这门技艺。
为了传承发扬这一传统工艺,龚雷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开办螺钿工艺培训班,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接受螺钿工艺品,将老技艺传承下去。
近年来,龚雷的螺钿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工艺大赛频频亮相,并获得不少奖项。但他的脚步不止于此,“我最大的愿望是获得我国民间文艺界的最高奖项——山花奖,然后我会把这些年研究螺钿工艺的经验记录下来,出一本书籍,将这项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
上一篇 : 天天快播:新加坡河_关于新加坡河简介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