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闻】务实创新、大咖论道、制播联盟…这届创新峰会切中了行业要害

2023-05-16 10:39:00 影视独舌

“女性群像想要做出新的内容,一是把女性当作一个人来考虑,看更多她作为人的困境,而不是性别的困境。”“梁晓声的小说为什么总是被影视制作人追踪并改编?因为他小说的现实主义品格,总是能够激发起受众关注;他的小说中有历史,那是当代人曾经参与并且和今天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


【资料图】

最近关注第12届中国艺术创新峰会的观众,一定对以上观点不陌生。事实上,这些广泛传播的金句,不但在业内的朋友圈刷了屏,也在大众层面有不小的传阅度,这让峰会在某种程度上与观众形成交流互动之势。

在微博上,#第12届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的话题阅读量达5000多万,这一话题在抖音上播放量也超2000万。

第12届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以下简称创新峰会)于5月11日-12日在杭州举办。本届峰会规格再度升级,首次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凝聚视听力量”为主题,共话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未来,吸引了500多位业界大咖和跨界精英对话交流。

会上公布了2022“中国电视创新影响力”年度推荐结果。8组获奖名单,吸引了众多主创和观众聚焦。《我们这十年》《县委大院》《大考》《超越》《对手》《警察荣誉》《风吹半夏》《梦华录》《人世间》《幸福到万家》等10部作品获得“中国电视创新影响力剧集(电视剧单元)”。

《苍兰诀》《江照黎明》《开端》《破事精英》《且试天下》《卿卿日常》《三悦有了新工作》《尚食》《唐朝诡事录》《追光者》等10部作品获得“中国电视创新影响力剧集(网络剧单元)”。

除此之外,在密集的会议议程中,行业大咖思想碰撞激烈,新观点层出不穷,为与会者如何在2023年继续前行,带来了颇多启发。

现实题材热潮下的冷思考

在政策导向和市场反响的双重作用下,现实题材仍是当下热门中的热门,其创作要求正好呼应着本届创新峰会的主题: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凝聚视听力量。

从创作来看,体现现实生活的真,刻画真实可感的人,反映故事背后的时代精神,都是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因而,人性之光、中国审美、形式创新,都至关重要。

先说人性之光。李京盛在《剧集创作:反映现实生活与凝聚精神力量》的主题演讲中说,生活题材的创作,要增强生活力量,这种生活不能被财富所定义,不能被阶层所定义,也不能被成败所定义。创作者更要善于发掘的,是普通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情感和人性之光。

他举了一个生动例子:淄博烧烤的走红事件不仅仅是营销的结果,它最初的源头是疫情期间淄博人民热情招待了12000名需要隔离的山东大学学生,疫情之后这群学生又回到淄博、自发宣传淄博,成就了一个现象级的营销事件,这不正反映了人性之光中蕴藏的巨大力量吗?

李京盛认为,创作者要把人性当做一种力量,在文艺作品当中体现出来,根据题材、立意以及当下的时代特点加以选择, 既可以表达人性的尊严,也可以揭示人性的溃败。

再说中国审美。近几年中国影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创作者有意识地在作品中融入“中国审美”“中国方案”,体现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一部分。

仲呈祥在《电视剧创作和批评要为中国式现代化鼓与呼》肯定了这种“文化自信”的表达。他同时也告诫创作者:国产剧应以开放的眼光学习借鉴西方电视剧创作中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为我所用,但绝不能拿西方理论来裁剪中国人的审美。创作者应择善而从,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经验。

最后是形式创新。导演毛卫宁在《拥抱时代、热爱生活,用真情实感与观众共情共鸣》的演讲中认为,拍什么很重要,怎么拍更重要,创新就是把一场又一场荡气回肠的场景用准确的方式呈现出来。

比如,拍摄《我们这十年》之《一日三餐》单元时,摄制组专门搭建了一座涵盖十年场景变迁的酒楼;拍《沙漠之光》,剧组为了营造在北非的氛围感,从全国调集演员,并向光伏企业借用了货值千万人民币的光伏面板……

这是一个媒体传播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剧集观看渠道和方式几度变迁,主流观众群体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剧集的形式也应因时而变。

主题创作方法论

关于主题创作,《我们这十年》的总制片人傅斌星曾有一段精确的表述:做新时代的献礼项目,既要吃透理论和政策,又要坚持原创故事。只有创作者走入田间地头、车间班组,写出来的故事才有广度,人物才有深度。

她说的其实是三个方向的方法论,即选题精准、采风用心、情感真挚。这三个词,也贯穿了“主题创作精神之赓续与创新”论坛的始终。

何谓选题精准,就是故事既与当下人们火热的生活发生联系,又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相吻合。比如《我们这十年》中《唐宫夜宴》单元,它有现象级事件做支撑,又代表了我国的文化建设方向;《一日三餐》反映出八项规定带来的中国新气象;《心之所向》谱写当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

每个故事都精挑细选,每个主题都立意深远。 《我们这十年》总策划张晓东在圆桌论坛中说,主创对我们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决议和党的百年决议等进行了系统学习,从中找到了观点和方向,最终在两百多个选题中筛选出了11个故事。

选题确定之后,深入采风便成了重中之重。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观众是生活的专家,任何作品都要在老百姓心中经过层层审查,如果创作者不深入,观众就不会买账。

《县委大院》编剧王小枪在挂职采风的时候,所见即所得,把看到和听到的人物都记录下来,最终形成了70多个人物小传,但他还是有些不满足,“后面看还是不够,这部剧有名有姓的一共有140多人,所以还应该更加深入。”

情感真挚某种程度上与采风紧密相连,只有在采风过程中真正投入了,才会有情感抒发的冲动,做出来的作品才更容易感染人。

《大考》的总制片人冯微微分享到,采风过程中就觉得这些“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孩子们太难了,背后的家长老师也太难了,但他们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又非常令人感动,瞬间击中了创作者,他们在创作时自然会更加用心、用情。

在此基础上,戏剧性和真实性的平衡把握也是创作者需要考量的难题。对此, 几位主创一致认为,剧集绝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因而真实与虚构保持6:4的比例较为合理。

比如《我们这十年》之《唐宫夜宴》单元中,整个舞蹈的编排到火爆全国的过程是完全真实的,这就保证了故事的质感。而一些编导的个人生活则半真实半虚构,增加了作品的情感浓度。

时代情绪之辩

在当前的剧集市场中,社会热点和时代情绪往往是剧集热度的保障。就两者关系来说,社会热点是时代情绪最直观的体现。但如何将这种刚需妥帖地融入创作,是每个创作者都要面对的难题。

《欢乐颂》编剧袁子弹认为,任何话题都要让位于人物。如果人物没有逻辑,一切话题都是虚的,话题先行很容易第一时间放弃人性的复杂和合理性。如果把话题抽离之后,观众看不到人物,那这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作品。 创作者不能本末倒置,话题性不应被排斥,但话题性不能成为唯一。

《心居》的编剧滕肖澜认可这一观点,她说,永远要把写人放在写故事之前,尤其不能为了强话题而强话题,因为情节是会被淡忘的,而人物是隽永的。

《人生之路》的编剧洪靖惠拿莎士比亚的戏剧来举例,它永远有两层:第一层是故事精彩,老少皆宜,甚至很多观众将它当成爆米花作品来看。第二层是浑厚的人性表达和哲学意味,这让它不断伴随着观众成长,处于不同阶段的观众可以不断从故事中发现新的理解,汲取到不同的营养。

丝绸“朋克”之路

现阶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根本任务,而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将中华文化附着于国产剧集进行有效传播推广则是应有之义。

比如,年初的口碑剧《去有风的地方》就已经被发行到东南亚和欧美国家和地区,受到了海外年轻观众的追捧,向世界展现新时代年轻人别具一格的生活风貌的同时,也将大理的治愈风吹向了海外。

辛迪加影视总经理苏里认为,中国当下的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大的自信,他们会穿汉服,喜欢并愿意传播中国文化。观众有所呼,剧集有所应,怎样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作品有效结合起来,是我们每个从业者未来要做的事情。

导演李木戈则指出了创作中“买椟还珠”的陷阱:用服化道满足观众的口味自然是一个方向,但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美。一来,观众的审美没有天花板,但制作费用是有天花板的;二来,如果不能跟故事、角色达成统一,再美的形式也很空洞,观众也不会感受到什么有价值的传统文化,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科幻作家拉兹用科幻专有名词“丝绸朋克”来概述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背景之下,中国原生的那些技术如果按照中国的历史发展下来,会演变为什么样子。“这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我们的创作者要怎样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未来故事中去。 就像《流浪地球》中就把中国人安土重迁、乡土难离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写透了,从而赢得了广泛共鸣。 ”

三个感受:务实、全面、创新

本人看业界大会,一直秉承着“连连看”的方法,即看往年大会要做什么,到今年时实现了多少目标,以此来判断大会的务实性。

在2018年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产业推介会上,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正式启动,推进优质影视文化企业聚集。

5年过去,合作区以影视出口为特色,通过市场化方式,已成功将15万小时影视作品发行至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视频播放量超130亿次,译配制语言30多种,是中国影视内容海外出口的重要窗口。

在本届创新峰会上,合作区提质扩容,发布了二期项目,其定位为:着力打造中国影视文化全球数字化传播第一高地、全球影视文化数字贸易重点区。

二期项目将具备四大产业功能:一是建设中国首个集创意、制作、发行、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数字化版权交易平台。二是加大对影视出口、数字文创、AIGC 应用、互联网科技等新文创新经济企业的孵化培育与招商入驻,建设国际化、科技化的影视数贸产业集群。

三是构建全球华语影视内容国际化合作高地,将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影视节展落户,吸引全球知名影视机构来合作区参展、交易、合作。四是利用全渠道、全平台矩阵,建立内容化、品牌化、社交化的影视文化全球数字化传播高地。

第二个感受是全面。 这里的全面,指的是真正的全行业视角。

5月12日举行的“融合发展,繁荣未来”媒体深度融合与内容建设发展论坛,将四川卫视总监、河南卫视总监、广西卫视总监、云南卫视副总监等请到了现场,参与圆桌讨论。

长期以来,由于二三线卫视的购剧能力弱,购剧意愿低下,它们在影视行业的盛会中往往存在感不强,但这不代表它们不是行业一员。本届大会中,它们不仅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还与行业龙头华策影视一道,带来了行业深度发展、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契机。

华策版权板块华剧汇副总经理王琰在现场发起了关于成立“媒体深度融合——优质内容建设联盟”的倡议。

她在倡议中说,制播双方处于媒体市场的转折性风口,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利益一体、挑战一体、命运一体。华剧汇倡议的内容联盟由广电系主流媒体平台和优质内容版权方共同组成,宗旨是打通内容发行输出,打破平台壁垒,产销同频制播共振,实现从内容到传播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华剧汇隶属于华策影视集团,是属于版权内容全媒体集成的分发服务商,整合了华策集团杭州、北京、上海三地事业群的优秀版权剧目和版权电影,同时大量采购国内经典剧目,面向全国卫视、地面台以及新媒体进行整合营销。

这一联盟的合作模式是: 华剧汇承诺优先向联盟合作伙伴提供华策生产的优质大剧、新剧,以及二轮的合作;联盟的合作伙伴对华策版权具有优先排播、联合营销的权利。

除此之外,还有剧场的联合开发及运营。华剧汇精选优质的片源,由专业的团队策划,对平台开展整体的增值服务。最后是联合制作,基于对联盟成员平台精准的收视分析,进行电视剧项目联合开发,共同投资,共同播出。

华策影视是业内老牌影视公司,在急剧变化的行业发展中,它常常是最先做出改变、拥抱变化的一家企业。

眼下,卫视格局面临重新洗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广电产业迎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机遇。可以说,谁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谁就能在下一阶段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优质内容建设联盟”的建立代表着华策又一次闻风先动,它能结出怎样的硕果,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个感受是创新。影视行业归根结底是内容行业,当它与创新、创意不再发生关系,变成一个习惯性的操作,那么这个行业就会在眼球争夺战中败下阵来。

本届创新峰会的创作论坛多,涵盖范围广而精准,从现实题材到主题创作,从传统文化在影视剧中的应用到时代情绪的融入,各路大咖发表和分享的真知灼见势必对创作者、管理者今后的创作和管理有启示和参考作用,这应该是影视行业近几年输出密度最高的活动之一。

当下的影视行业,走出困境迎来新生已经成为基本共识,创新成为逢人必谈的高频词汇,而在这次创新峰会上,除了平日里视线所及的创新探讨,更有不断被人忽略的小生态。我们总强调的“全行业”“长期主义”,用来形容这次峰会才无比贴切。

聚行业之力,集行业之智,方能推进影视行业高峰创作与高质量发展,行业也太需要有这样一个有聚合力的平台,让制片公司、创作者、视听机构、跨行业精英走到一起,坐下来交流探讨,让新思想得以呈现,让精品内容得到发掘。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创新是内容行业的生命之源,本次峰会带给从业者的收获,终将以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希望到下届峰会时,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成果展示。

【文/许心强】

上一篇 : 鸡的组词_鸡怎么组词|世界报资讯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

精彩推送